中电流离子注入机调试验收中
Medium Current Ion Implanter
型号: MC3-II/GP
功能: 八英寸及以下,3-960KeV, 提供B, BF2, P, A,Ar元素的注入
工程师: 李老师 / (021) 34206126-6012
设备地点: 东区外延/离子注入区
设备编号: EEI0MCI01
  • 设备基本信息
  • 设备工作原理
  • 典型使用案例
主要用途

用于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,改变其电学特性,如调整阈值电压、形成浅结 / 电阻、制备 CMOS 阱等。

 

工艺/测试能力

提供B, BF2, P, As,Ar元素的注入,分解能>50;能量误差<1%;Dose 误差<1%;角度误差<0.2°;重复性&均匀性<0.5%。

 

技术指标

剂量范围1E12~1E16;角度范围Tilt:0-60°,最小调节精度0.1°;Twits:0-360°,最小调节精度0.1°; 束流平行度:≤±0.5°; 晶圆对准精度:≤±0.2°; 温度<100°C; 小于30ea增加颗粒(≥0.12mm,晶圆去边3mm)。

离子注入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关键的精密设备,主要用于将特定元素的离子注入到半导体晶圆(如硅片)中,从而改变晶圆局部区域的电学特性(如掺杂浓度、导电类型等)。其工作原理可概括为离子产生→离子引出与加速→质量分析与筛选→离子束传输与扫描→离子注入到晶圆五个核心环节。

file.name

一、离子产生(离子源) 原理:通过电离过程将需要注入的元素(如硼 B、磷 P、砷 As、氩 Ar 等)转化为离子态。 方法: 热电离:加热固态使其蒸发,再通过电子轰击电离。 气体电离:对气态物质(如 BF3、PH3)进行电子轰击,使气体分子电离为离子(如 BF₂⁺、P⁺)。

 

file.name

二、离子引出与加速(加速电场) 原理:利用电场加速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引出,并赋予其一定的动能。

file.name

三、质量分析与筛选(磁分析器) 原理:利用磁场偏转原理筛选出目标离子(如排除杂质离子或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)。

file.name

四、离子束传输与扫描(束流控制) 原理:通过电磁透镜和扫描系统控制离子束的形状、方向和位置,使其均匀覆盖整个晶圆表面。

file.name

五、离子注入到晶圆(靶室与晶圆台) 原理:经过筛选和扫描的离子束最终轰击到晶圆表面,离子通过动能沉积进入晶圆内部,形成掺杂层。

file.name

离子注入机通过 “离子产生→加速→质量筛选→扫描→注入” 的全流程控制,实现了对半导体晶圆的精准掺杂,是集成电路制造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设备。其技术难点在于高能量精度、高束流纯度、高均匀性扫描以及复杂的真空和控制系统集成。

file.name

硼(B)受主杂质(P 型):

  1. CMOS 逻辑芯片核心掺杂 PMOS 源漏极(P + 区):低能量离子注入(如 5~20 keV)形成浅结(<10nm),用于 7nm 以下先进制程,抑制短沟道效应。
  2. P 阱形成:高能注入(100~500 keV)在硅衬底中创建深 P 阱(结深 1~3μm),隔离 NMOS 器件,掺杂剂量约 1e13~1e14 ions/cm²。
  3. 存储芯片阈值电压调控 NAND Flash 浮栅单元:通过硼注入调整存储单元的阈值电压分布。
  4. DRAM 沟道掺杂:轻掺杂硼(剂量~1e12 ions/cm²)调节 MOSFET 阈值电压,降低待机漏电流。

磷(P)施主杂质(N 型):

  1. NMOS 源漏极(N + 区):中能量注入(20~50 keV)形成导电沟道,掺杂浓度可达 1e20 cm⁻³,需快速热退火激活。
  2. 功率 MOSFET 源极:高能注入(>100 keV)在 Si 或 SiC 衬底中形成低阻 N + 源极,降低导通电阻。
  3. DRAM 埋层字线(WL):磷扩散形成 N 型埋层,提升字线导电性,适用于大容量存储芯片(如 14nm DDR5)。
  4. 双极型晶体管(BJT)发射极:磷扩散形成 N + 发射极,与基区(硼掺杂)构成 PN 结,用于射频放大或功率开关器件。

砷(As)施主杂质(N 型):

  1. 先进制程 NMOS 源漏扩展(SDE):低能量注入(<10 keV)形成超浅结(结深 < 5nm),用于 3nm 以下 FinFET/GAA 器件,抑制源漏穿通。
  2. 高速逻辑芯片埋层掺杂:在硅衬底中注入砷形成深埋 N 型层(如 SOI 衬底的埋氧层下方),用于射频器件的隔离或导电层。
  3. InGaAs 器件源漏极:在 InGaAs 衬底中注入砷形成 N + 接触,利用其与 III-V 族材料的晶格匹配性,降低接触电阻(如 5G 毫米波芯片)。

氟(F)界面调控:

  1. FinFET/GAA 栅极工程:在金属栅极下方注入氟离子(能量~1 keV,剂量~1e14 ions/cm²),中和界面陷阱电荷,优化阈值电压均匀性(如 Intel 10nm 工艺)。
  2. 此外可使用BF2 注入实现B超浅结注入。

禁止含金属、粉末、易液化物质的样品,样品正反面均需保持洁净。晶圆样品大小不超过8inch,可加工小尺寸规则样品。

下方列表为常见问题及解答(点击问题栏,即可展开相应解答内容),若您的问题不在列表里,您也可以点击填写留言链接进行留言:
常见问题及解答
  • 01
    能否进行超大剂量注入如1E16级别?

    平台使用机型为中电流机型,能量范围广,但电流中等,因此加工大剂量条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。平台最大支持1e16 级别剂量,且需要进行多次注入,具体细节请与工艺老师确认。

  • 02
    Tilt 角度和Twist 角度有什么区别,怎么应用?

    Tilt 指的是离子束与晶圆垂直角度的夹角,可理解为入射角度,垂直入射为0°,一般使用Tilt7°来避免沟道效应。Twist 指晶圆以圆心逆时针旋转的角度,同样是为了避免沟道效应,一般设置Twist22°。

  • 03
    已知掺杂浓度和深度,怎么确认离子注入条件?

    需要借助仿真软件进行模拟,平台暂时仅支持加工服务。

  • 04
    预约离子注入工艺,需要向工艺老师提供哪些需求?

    1.样品信息:样品是否符合加工规范,是否需要贴片。

    2.条件信息:包含注入元素,能量,剂量,角度等参数。

  • 05
    除B, BF2, P, As,Ar这些元素,是否支持其他元素注入?

    暂时仅支持以上元素注入,后续视需求逐步拓展Ge,Si,In,等元素注入.

留言咨询
如果您所要咨询的问题不在以上列表里,您可以发送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或点击下方按钮进行咨询。
×